
我的翻譯工作是從1985年開始的,當時是在母校用手工方式編譯詞典:以一本大部頭的詞典為藍本,然後參照七本其他的權威詞典(包括韋氏、牛津等),用卡片的形式,將每一個詞條的每一個義項寫下來,然後逐一對照其他七部詞典的同一個詞條下的對應義項,工作量驚人自不待言,而且整個詞典編譯組只有一台機械打字機,根本幫不上忙。若干年後,在香港一家翻譯機構供職,每天(一周五天)翻譯兩千多字,連續五年;然後在英國八年,每年翻譯60萬到80萬字,我的客戶可以從A字母一直排到Z字母。有朋友來玩,走在街上,一輛卡車開過去,我說:這輛車裏面裝的是Perkins引擎,説明書是我翻譯的。天上飛機飛過去,我說:這飛機的起落架,説明書是我翻譯的。就口譯而言,從偷渡客被遣送回國前的上訴案到白金漢宮的國宴,什麽都做過,但真正困難的是那日復一日埋頭電腦前的耕耘,例如:對於詞典中某個字曠日持久的推敲(有一個例句曾經推敲了兩個星期)、精算師考卷翻譯的責任之重大,以及那些技術性極強的一個個會議(例如:納米/奈米技術、中醫中藥現代化、集成/積體電路板研討會),等等。
而這一切全部築基於翻譯的幾條基本原則:中文、英文基本功要扎實扎實再扎實;博聞強記;帶著興趣拓展知識面;以及我的恩師李北達先生的一句話:看到原文,第一步是用目標語言中的近似語法和結構盡量往上靠,靠不上去再考慮拐個小彎,小彎也沒有,再考慮拐個大彎。
有很多年輕人(嗯,我也不老),問我學好英文的訣竅。我說:我先問你兩個問題。 (1)你認爲你需要英文嗎?(2)你熱愛英文嗎?
如果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,我再教你secrets!
我在這裡賣了一個關子,其實訣竅很簡單...... 也就是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哪!
而這一切全部築基於翻譯的幾條基本原則:中文、英文基本功要扎實扎實再扎實;博聞強記;帶著興趣拓展知識面;以及我的恩師李北達先生的一句話:看到原文,第一步是用目標語言中的近似語法和結構盡量往上靠,靠不上去再考慮拐個小彎,小彎也沒有,再考慮拐個大彎。
有很多年輕人(嗯,我也不老),問我學好英文的訣竅。我說:我先問你兩個問題。 (1)你認爲你需要英文嗎?(2)你熱愛英文嗎?
如果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,我再教你secrets!
我在這裡賣了一個關子,其實訣竅很簡單...... 也就是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