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May 19, 2009


2004年12月26日南亚大海啸。不久,2005年1月上旬,我儿子开学了。在早会上,校长请全体学生默哀......

为什么默哀?

因为几天前,英格兰西北部的“湖区”有一场寒流,几位老太婆因寒冷而去世了。

湖区,是校长的故乡。我想,对这位校长来说,南亚,太遥远了。

虽然他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、英格兰校长协会的名人。

九十年代初,我在香港工作。时不时会听说黑社会火并的一些事情,吴宇森的“暴力美”电影我也看了一些,还觉得挺过瘾。有一次大陆帮(大圈仔)坏了三合会的规矩(这个规矩是:不在中环、也就是港英政府的心脏地带滋事,另一个no-go zone是铜锣湾,代表中国政府的新华社所在地)。他们居然在中环抢劫迪生珠宝店(杨紫琼前夫潘迪生开的),店员报警,警察及时赶到,双方交火。劫匪逃到中环某地铁站,边跑边向后面开枪,以阻吓警员。一颗流弹打中台阶上一女子的头部,当场毙命。

那个地铁站是我天天使用的。于是感到很震惊。从此对黑帮电影有心理障碍。对杜琪峰过敏。

这两天,跟同事谈到5.7杭州飙车致死案,谈到鲁豫当年的访谈...... 唏嘘不已,我还绘声绘色地介绍了“万峰老师”如何拍桌子大骂小混蛋的情景,大家都觉得很痛快。就在这时,听到外面示威的声音,原来是斯里兰卡“恐怖组织”泰米尔猛虎的支持者,声援即将全军覆没的猛虎们。有人说:此次政府军大胜,是因为某国向他们提供了先进的武器,所向披靡(即高效杀人)。这个信息顿时成为纯粹的谈资,气氛很轻松。

这又让我想到大二时,有一位美国老师,是个小个子的犹太女士,叫Carol Neubauer,她跟学生的关系处不好,据她说,经常被我们欺负。但我们觉得很冤。后来我们的辅导员证实,她确实有点“问题”,思维比较另类。她说:我之所以不远万里来中国教书,是因为我觉得中国人跟犹太人都是被压迫的民族,应该有共鸣,但想不到这些学生这么差劲。我们的辅导员英语很流利,但略有Chinglish之嫌,他是这样劝Neubauer博士的:You cannot lower yourself to the same level as the students。这是他向我们复述的。我们当时想:哦,“你不能跟学生一般见识”,英语是这么说的。

但Carol Neubauer我永远不会忘记,是因为:

(1)我跟她吵过一次架(其实是单向的),小规模的摩擦。我们几个人在作文里都用了一个形容词titular,因为要写的书评,其标的物是一部小说,书名就是主人翁的名字,因此提到这个主人翁,自然要说the titular hero。她说:你们要注明,这个词的出处是什么。我在课间休息时,走过去请教她:这么一来,我们很难把握,难道每个英文字都要注明出处吗?她一下子火了:I can't believe I'm standing here, trying to justify myself in front of you!!! 然后一转身,不理我了。

(2)当时《第一滴血》在全国公映,她也去看了。在电影院里,她越看越难受,尤其是观众的一次次鼓掌...... 第二天就写了一封信给China Daily,很快登出来了。她质问:如果兰博是中国的叛变军人,在你们国家对着解放军大开杀戒,你们会一次次喝彩吗?

在这件事上,Carol Neubauer就是当年的鲁迅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