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到今天,非洲很多国家的人(看过李小龙电影的那些),还以为只要是中国人,就会功夫。八十年代,几个非洲哥儿们要跟我学拳,天天缠着我,还问我中国是不是有李小龙的塑像?我说没有,他们表示太无法理解了。他们说:要不是李小龙,我们连你们长啥样都不知道。
看看比较知名的几个外家门派和内家门派,能普及的其实不多,因为都有“门槛”。就说大成拳,那几个站桩,谁能坚持得了?
咏春倒是挺适合普及,因为它几乎没有门槛,任何生活能自理的人一迈就能“入门”。套路也很简短,就三套,只要有五米左右宽度的空间就够了。而且从第一天起就可以过招(粘手),边练边学,稍微有点领悟力的,第一天就大概知道什么叫“听劲”了。练的时候不用刻意练力、练招数,只要把基本功练好,熟练了,全靠条件反射,不经大脑,所以反应快、走直线,主要用杠杆力。而且游戏性很强,过招是真正的点到即止,可以有说有笑地“玩”。
每个拳种自有自己的命运。不用我多说了。收声。
看看比较知名的几个外家门派和内家门派,能普及的其实不多,因为都有“门槛”。就说大成拳,那几个站桩,谁能坚持得了?
咏春倒是挺适合普及,因为它几乎没有门槛,任何生活能自理的人一迈就能“入门”。套路也很简短,就三套,只要有五米左右宽度的空间就够了。而且从第一天起就可以过招(粘手),边练边学,稍微有点领悟力的,第一天就大概知道什么叫“听劲”了。练的时候不用刻意练力、练招数,只要把基本功练好,熟练了,全靠条件反射,不经大脑,所以反应快、走直线,主要用杠杆力。而且游戏性很强,过招是真正的点到即止,可以有说有笑地“玩”。
每个拳种自有自己的命运。不用我多说了。收声。
中国武术一定要两条腿走路:(1) 表演性质的武舞 versus 实战的格斗术;(2) 发轫于技击术、后来演化成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武术 versus “克敌制胜”功利性很强的武术(包括咏春)。以咏春为例,咏春的功架很“别扭”,打出来也不好看(除非你窥见其内在魅力),而且上不了擂台,都是关起门来切磋的。昨天还有人问我,咦,香港公园里早上怎么没人练咏春哪?几年前东北龙门派掌门看到咏春时,说:“这是什么东西?我不想看了。一定是骗钱的。”而《叶问》电影中,就武功而言,最不真实的就是几场公开的擂台戏。后发先至的拳种都是低调的。咏春不低调,就不是咏春。咏春人的共性是:低调地目中无人。Subdued, but quietly cocky.
咏春,自己人玩得开心,偶尔露峥嵘罢了。要它跻身现在的主流,难啊!但吊诡的是:咏春恰恰是最适合普及的,原因我之前已经说了。
央视的那个系列,我好像只看到两集,希望能买到DVD。
李小龙是个少见的天才,因此他不可能对套路感兴趣,他这样的人在中国武术传统的传承中一定是被逐出师门的下场。他学任何拳种,几乎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师兄打败,颠覆心照不宣的论资排辈,因此没有任何门派真正能容下他。所以就特立独行,在他认为最实用的咏春拳的基础上自立门派,用自己的身体进行长期的“人体实验”,由于忽略了养生这个维度,他设计出来的拳法(截拳道),非常伤身体(尤其是心脏)。自己成了第一个牺牲品。
当今唯一一位速度跟李小龙不相上下,柔韧性超过李小龙的是格拉斯哥的Tommy Carruthers, 上Youtube搜一下,就可以看到他的Demo。但他的心脏有问题,估计跟训练方式有关。
而同样是速度极快的手法,这个片段是咏春师父出手:http://tw.youtube.com/watch?v=HvK1pfyKtwg&feature=related
速度令人咋舌,但他的心脏没有问题。这也许是个体差异,也许是训练方式的差异。
叶问享年79岁;他最得意的弟子之一,“讲手王”黄淳梁却61岁去世。所以个体差异绝对不能排除。也有太极大师,一辈子“腰”没有转开,因心血管问题而英年早逝。而有些太极大师如人们期望那样,安度百年。人们往往用后者进行宣传。
自己玩得开心,自己感觉好,最重要。如果纯粹要健康,游泳去吧。
咏春,自己人玩得开心,偶尔露峥嵘罢了。要它跻身现在的主流,难啊!但吊诡的是:咏春恰恰是最适合普及的,原因我之前已经说了。
央视的那个系列,我好像只看到两集,希望能买到DVD。
李小龙是个少见的天才,因此他不可能对套路感兴趣,他这样的人在中国武术传统的传承中一定是被逐出师门的下场。他学任何拳种,几乎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师兄打败,颠覆心照不宣的论资排辈,因此没有任何门派真正能容下他。所以就特立独行,在他认为最实用的咏春拳的基础上自立门派,用自己的身体进行长期的“人体实验”,由于忽略了养生这个维度,他设计出来的拳法(截拳道),非常伤身体(尤其是心脏)。自己成了第一个牺牲品。
当今唯一一位速度跟李小龙不相上下,柔韧性超过李小龙的是格拉斯哥的Tommy Carruthers, 上Youtube搜一下,就可以看到他的Demo。但他的心脏有问题,估计跟训练方式有关。
而同样是速度极快的手法,这个片段是咏春师父出手:http://tw.youtube.com/watch?v=HvK1pfyKtwg&feature=related
速度令人咋舌,但他的心脏没有问题。这也许是个体差异,也许是训练方式的差异。
叶问享年79岁;他最得意的弟子之一,“讲手王”黄淳梁却61岁去世。所以个体差异绝对不能排除。也有太极大师,一辈子“腰”没有转开,因心血管问题而英年早逝。而有些太极大师如人们期望那样,安度百年。人们往往用后者进行宣传。
自己玩得开心,自己感觉好,最重要。如果纯粹要健康,游泳去吧。

1 comment:
posting a comment is easy,
just press the "0 comment" link, and type in your comment in the dialogue box,
and enter the weird letter combination in the box with a wheelchair on the right,
and enter your Google or Blogger account name and password, and publish your comment.
If you don't have a Google account, you need to press "Sign up here" to get one,and you can "publish your comment".
If you can read this, you can surely do it.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