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6年,亚特兰大奥运会。英国双人划艇国手Steve Redgrave第四次冲金成功之后,记者跑过去拿着麦克风对着他,问他感受如何。他喘着粗气,上身累得往直前趴,然后说出了一句后来成为名言的话:Anyone sees me go anywhere near a boat again, you have my permission to shoot me.
这句话版本很多,但这个版本跟我记忆的完全符合,因此应该是原话。到youtube上一搜,能听到大半句: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28AiTJU42o看来只要把“again”刨掉,have改成 've got,就是一字不差的transcript了。我为自己的记忆力得意了一番(年纪大了,能拿来boost自己ego的,都要尽量使用)。
李连杰拍霍元甲之前,就表示这将是他的最后一部武打片了,就差说这么一句:After that, anyone sees me in a kung-fu movie again, you have my permission to shoot me.
亚特兰大之后,Sir Steve 食言了,拖着疲惫、衰老、遗传糖尿病的身子备战悉尼,2000年参加四人划艇,再次夺金,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奥运选手。也是奥运史上耐力项目连续五届夺金的第二人。
李连杰呢?也食言了。霍元甲的DVD封面上写的是:李连杰最重要的电影!
换言之,“我接下来要拍不重要的电影了。”
这一点他做到了。区别在于:人家食言之后,再创新高;李连杰食言之后屡创新低。
To repay what Jet Li had given me, through movies like 少林寺、少林小子(but not 南北少林, which was rubbish)、黄飞鸿、太极张三丰、精武英雄等等,I always made a point of paying for exorbitantly priced tickets and watching all his new movies in a proper cinema.
对我的而言,致命的一击就是功夫之王和木乃伊III。
我连评点的兴趣都没有。我觉得简直是道德的问题了:骗钱。
有人可能要问了,姜文用《太阳照常升起》来骗观众的钱,自己跟新宠老婆、黄秋生、陈冲、房祖名着实玩得开心,爽了一把,你干嘛不去谴责,而对李连杰这个只是想make a difference in his own life的一介武夫,却有这么高的要求呢?
答案:正因为李连杰是宗教代言人、正在崛起的慈善家,而姜文不是!!!
就说“壹基金”,这个帐是怎么算的?一人一块钱?现在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的一亿人每人捐一块钱,加在一起给你一亿块钱,你去收收看。就像从前有不少人认为:我发明一样东西,每人都需要,而且只要五毛钱,这样六万万同胞都买了,我就腰缠三亿了。那时候的人没有商业头脑,可以原谅,而且愚昧得可爱。
我知道“壹基金”的实际操作肯定不可能是这样,既然不可能是这样(不过“一块钱”这种额度显然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甚至小孩的,让他们网上划帐,设立standing instruction,现实吗?),那为何要用这种疑似哗众取宠的噱头呢?如果真的这样操作了,那么最佳从业员就是乞丐了。不如叫“丐帮基金”还比较贴切。在每个城市交通要道布点,打出基金会的旗号,人们就往麻袋里扔硬币,然后雇专人扛到银行过磅,入帐。每月给他们发点工资。这可能是效率最高的方式了。但人们怎么能信任这个基金会呢?当然需要宣传和教育,李连杰自己抛头露面、明星捧场、上电视、上海报,转场推广,国内外游说......,且慢,那几麻袋钢蹦儿够不够用啊?
再说《木乃伊III》,有没有发现:除了几个主角,群众演员一打就死的肯定是中国人,而且一死死一片,连多少有点民族和文化符号价值的秦俑也不放过;就像前面两集,一打就死的肯定是埃及人,而且一死死一片,连多少有点民族和文化符号价值的木乃伊也不放过。
这很正常,因为这部电影的目标观众是欧美人,他们看东方异族的人,感情上是有距离的。就像中国人看非洲人,感情上也是有距离的。这是现实,是部落本能,不能说应该提倡,但也无法彻底改变。
但是李连杰呢? Do you really know what you are doing?!!
我只能说一句:Anyone sees me watching a Jet Li movie again, you've got my permission to shoot me!